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肖佐教授谈“夸父”计划

8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肖佐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在近期召开的“36届国际空间科学大会”和“2006年西太平洋地球物理大会”上,中国的“夸父”计划引起了高度重视,并得到世界空间科技界的一致认可和积极响应。肖教授说,“夸父”计划的科学意义在于,“夸父”的三颗卫星将首次监测从太阳表面到地球磁层的整个能量传输过程,可能将解决太阳风暴对地球空间影响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即大尺度的能量和质量是如何从太阳通过日地空间传输到地球磁层的。  他说,这项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命名的空间探测计划由三颗卫星组成:夸父A卫星位于日地连线上的L1点(也就是太阳与地球引力范围之间的平衡点),大约距地球150万公里。它可以永远一边对太阳风暴进行遥感观测,同时对当地等离子体、行星际磁场和高能粒子进行实地探测,以确定日冕物质抛射粒子的到达时刻及其特性。夸父B1和夸父B2卫星分别位于地球磁层内南极和北极上空,沿地球极轨飞行,远地点为8个地球半径,近地点为1.8个地球半径,将实现一周7天、一天24小时连续不断地观测磁暴期间北极光的活动和追踪磁暴发展。这两颗卫星还将联合观测共轭极光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对太阳―地球空间进行24小时的监测!”  他进一步解释说,在工作过程中,“夸父”的三颗卫星将联合观测,第一次对地球北极区进行连续拍摄成像,在部分时段对两极的极光、高能粒子沉降进行共轭观测。这些图像将能更精确地给出对磁暴能量输出量的估计,有助于解决在日地空间物理学中的主要问题―――在地球空间对太阳爆发的响应期间,能量和物质如何传输。  把“夸父”计划与以往的相关探测计划加以比较,肖教授说,夸父卫星的轨道设计具有新意,其中“L1+极轨”是一种全新的轨道组合。由于夸父B1和B2卫星的主要探测手段是拍摄成像,因此可以全方位地反映太阳风暴的状态。  肖教授告诉记者,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同时报道了“夸父”计划和美国军方的一个计划,后者主要是探测电离层对通讯中断的影响,以达到预警目的。相比之下,中国的夸父计划主要的研究思想是在广义上的、理论上的探索,其中的研究部分有望从原理上解释太空现象。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