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科研前沿

夜侧能量电子边界处场向电流的统计研究

MAY
12

场向电流在磁层-电离层耦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产生机制、分布特征、时空演化一直是磁层物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沿日冕漏斗开放场传播的快磁声波数值模拟

MAR
12

最近,SDO/AIA直接观测到沿着日冕磁漏斗开放场传播的快磁声波; 其产生的物理过程还不明确。目前,本研究所太阳风与行星际物理课题组客座研究员杨利平及其合作者,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给出日冕磁重联激发快波的产生过程, 即日冕闭合磁圈受光球剪切运动驱动,与邻近开放磁场发生多重x-lines重联,产生高速等离子团。该等离子团迅速撞击出流区,激发快波。所激发快波性质 与SDO卫星AIA观测到的快波相似。该工作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

太阳风质子的加热证据:与动力学波动的朗道共振和回旋共振

MAR
12

行星际太阳风是如何加热的,以及太阳风湍流的串级是如何耗散的,是两个互相关联的科学难题。研究突破的难点,在于无法把太阳风动力学湍流的波模诊断和太阳风质子速度分布的分析结合起来。我们首次综合最新的波模诊断方式和最高时间分辨率的质子动力学特征,不仅印证了太阳风湍流在动力学尺度的二元波动特征,即准平行的离子回旋波和准垂直的动力论阿尔芬波,而且首次辨认出了离子回旋波与质子核成分回旋共振、动力论阿尔芬波朗道共振产生束流并回旋共振加热束流的扩散平台,从而提出关于太阳风动力学湍流的二元波动对质子的垂直加热和平行加热的图像。

该成果近期发表在 Astrophys. J. Lett. (ApJL)上 (He, J.-S., et al., ApJL, 800, L31, 2015)。
文章作者为:何建森、王玲华、涂传诒、Eckart Marsch、宗秋刚。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重点项目、优青项目、和面上项目的支持。

发现小尺度磁绳结构的形成与S型磁零点对相关

MAR
12

磁场重联是空间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解释快速能量爆发事件的重要物理过程。磁重联发生时,小尺度磁通绳的产生机制与其对粒子的加速效应是磁重联理论研究中的前沿课题。我所博士研究生郭瑞龙等人发现了磁通量绳结构内存在一对S型磁零点:As型磁零点与Bs型磁零点通过它们的spine线结合在一起,在spine附近的磁力线围绕spine旋转形成磁通量绳结构,并在二维投影上呈现出磁岛特征

太阳风中慢磁声波的新证认方法

JAN
08

太阳风与行星际物理课题组关于太阳风数值模拟数据中慢波的证认方法的文章,已于 Ann. Geophys. 发表。新的证认判据利用时空切片,好处在于体现波动的传播性,而判据的表现对波的传播角不敏感,因而不用在三维数据中求波矢。本工作为太阳风中可压缩湍流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可以用于三维可压缩 MHD 模拟中波动的识别与统计分析,也可以方便寻找慢波事例,以便于对波动产生—发展—耗散物理过程的研究。文中还给出了4个用此判据找到的慢波事例,定性描述了它们的物理性质与演化过程。详情请见 dx.doi.org/10.5194/angeo-33-13-2015.

Pages

Subscribe to 科研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