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于11月2日上午乘坐“雪龙”号,离开位于上海浦东的极地考察专用码头,踏上“勇敢者的远征”。 我所傅绥燕教授的博士生吴桐也在该“远征队伍”中,跟随考察队开启探索南极的新征程。至此,我所共有四位研究生参加我国南极考察。此外,我所宗秋刚教授和张东和教授也曾参加我国南极考察,为我国的极地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田晖研究员被德国马普学会选为马普伙伴小组(Max Planck Partner Group)组长(Group Head)。马普学会是德国最主要的科研机构,由分布在德国各地的近100家研究所组成。此次由田晖研究员担任中方负责人的伙伴小组是马普学会在太阳物理领域建立的第三个伙伴小组,也是我国太阳物理领域的第一个马普伙伴小组。该小组的主要研究课题为太阳过渡区以及太阳活动的光谱学诊断。小组将在联合培养博士生、博士后合作研究、联合举办学术会议等方面与德方开展深入合作。
我所毕业生闫丽梅和孙为杰入选首批“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博新计划”旨在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又一重要举措,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十三五”期间实施的博士后专项支持计划。闫丽梅和孙为杰同学从山东大学(威海)硕士毕业后到我所攻读博士学位,导师分别是何建森研究员和傅绥燕教授,二人读博期间均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我所博士生陶佳玮同学在刚刚结束的AOGS2016年会上获最佳张贴报告奖。在导师王玲华研究员的指导下,陶佳玮同学对行星际共转相互作用区中0.1-1.5 Kev的电子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本次AOGS年会上,陶佳玮同学向国内外学者详细讲解了这一研究工作,其出色的表达能力和突出的研究成果给与会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从众多参会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最佳张贴报告奖。
我所博士生孙为杰同学的博士论文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在导师傅绥燕教授的指导下,孙为杰同学在地球和水星磁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在空间物理领域的主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